突发!日本7.4级强震引发5米海啸,对我国有影响吗?
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官网获悉,据全球海底地震监测台网数据,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测定,2024年1月1日15时10分(北京时间),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(37.55°N,137.49°E)发生7.4级地震,震源深度为59千米。地震位置图如下:
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供图
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于北京时间15时21分发布第一份海啸预警信息,对震源周边地区发出海啸预警。
日本气象厅1月1日消息,地震引发5米海啸。
另据新华社报道,受日本地震影响,俄罗斯远东地区多地1月1日发布海啸预警。韩国气象厅1月1日通报,在韩国东海岸地区也观测到地震海啸。
日本本次地震引发海啸会影响到我国吗?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工程师孙立宁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:“根据最新监测分析结果,此次地震已在震源附近引发局地海啸,震源周边水位站监测到最大81厘米的海啸波,但此次海啸过程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影响。”
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供图
专家:地震原因是地壳浅层逆断层作用结果
海啸是由海底地震、海底火山爆发、海岸山体和海底滑坡等产生的特大海洋长波,在大洋中具有超大波长,但在岸边浅水区时,波高陡涨、骤然形成水墙,来势凶猛,严重时高达20-30米以上。
大部分海啸都产生于深海地震,当深海发生地震时,海底的部分会出现猛烈的上升或下沉,导致其上方水体发生巨大的扰动,海啸波就此产生。地震发生几分钟后,海啸波会分成两个方向,一个向远海传播,一个向近岸传播。向近岸传播的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,速度减慢,波长变小,振幅变大,海啸到达岸边的时候,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,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。
记者了解到,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。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,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,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%。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%左右,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。
孙立宁介绍说:“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,日本大多数地震发生在东海岸。本次7.4级地震发生在日本西海岸,是一次地壳浅层逆断层作用的结果。”
历史地震海啸分布图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供图
早发现、早防范是降低海啸灾害影响关键
根据全球海啸监测数据显示,此次地震在震源附近引发了海啸。截至2024年1月1日19点30分(北京时间),佐渡(38.32°N,138.52°E)监测到30.0厘米的海啸波、富山(36.76°N,137.22°E)监测到81.0厘米的海啸波。
海啸波监测站点分布图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供图
据全球灾害预警与协调系统数据显示,震中100千米范围内约有3万人居住,估计此次地震海啸可能会对当地造成一定的灾害性影响。
历史地震资料显示,过去100年间在震源附近500千米范围内,曾发生过33次7.0级以上地震事件。最大的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(日本称此处为“三陆冲”)的9.1级强烈地震。震中位于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,距仙台约130km,震源深度20公里。此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、宫城县、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,约两万人死亡或失踪,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,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重大事故,并影响至今。
而全球历史海啸灾害数据库显示,历史上该区域曾发生过142次海啸事件,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2011年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,最大海啸爬高38.9米。
为了更好认识海啸,了解海啸,提高各国对海啸的防范意识,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1月5日定为“世界海啸日”。
早发现、早防范是降低海啸灾害影响的关键。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,地震波与海啸波到达的时间差,是预防、撤离的关键时间。
专家表示,地震是海啸的“排头兵”,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或听到附近地区地震预报,切勿靠近海边、江河的入海口,注意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,做好预防海啸的准备。
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,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,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,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。
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,场面蔚为壮观,此时应迅速离开海岸,向内陆高处转移,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。
海上船只收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,而应尽量将船开至开阔海面。